畢竟八個大活人,孤兒寡母的,陣仗那麼大的,從趙家搬出來。
陶十三那段時間,也是一直帶著幾個孩子山上山下到處跑。
村裡人隻是沒人當著趙家人,以及陶十三的面說什麼,可背後這一個多月,村裡的八卦全都是圍著趙家人說的。
都說趙父趙母兩個老的那個心都偏到胳肢窩了。
老二戰死了,他們對老二留下來的孤兒寡母也不說照顧幾分,反而後腳就給趕出去了。
還有說趙家幾兄弟也是白眼狼,為了一點小利益,把老二留下的孤兒寡母趕走了。
反正話裡話外,這趙家裡裡外外,除了二房這些受害者,其他都是猶如豺狼虎豹一樣的存在。
流言最開始出來的時候,趙家的人也試圖解釋了一下。
可這人吧,都是同情弱者。
而且,趙老二確實也是才死。
說句不好聽的,這棺材板都還沒蓋,屍體估計都還熱乎著,這趙家人就這麼對待他的妻兒。
有些背後說得狠的,都在說趙老大幾兄弟這麼做,也不怕趙老二回來找他們。
這話當時正好又被趙老三媳婦給聽到了,那叫一個氣。
可是任憑他們怎麼解釋,村裡人都不聽。
畢竟,說得好聽叫分家,可誰家老人分家,單獨分一家出去的。
還是孤兒寡母,其他有手有腳,有男人的不分出去,偏偏就分這孤兒寡母出去。
Advertisement
當初村裡時不時就有嬸子媳婦跑來湊熱鬧。
有些人還套了幾個孩子都話。
畢竟是小孩子,能知道個什麼彎彎繞繞。
人家問什麼,也就老實說了什麼。
有好事的問,為啥把他們分出來。
趙大丫幾個就說是因為娘幹活回來想吃飯,可是奶奶不允許,還讓她去幹活兒,一氣之下就把他們分出來了。
嗯……
這確實也算是真話。
還有人問分家他們分了什麼。
幾個孩子就七嘴八舌把分到的東西都給說了一遍。
孩子小,不知道內裡的各種意義,隻知道實話實說。
可是村裡人知道這分家,趙家人就隻分了母子幾個鍋碗瓢盆,還有家裡的破衣爛衫,一粒糧食都沒有的時候,看著趙家人的眼神都不對了。
反正不管怎麼說,這趙家的人,在村裡,也算是出了名的了。
隻是,這名聲不怎麼好聽而已。
話又說回當下。
陶十三和村長寒暄了幾句,就拿著辦好的資料準備回縣裡了。
村長摸著胡子,點點頭,“你也算是苦盡甘來了,照顧好自已和幾個孩子,有份工作,怎麼也比土裡刨食要好得多。”
陶十三點點頭,好不好的,且看以後再說吧。
反正,現在她挺好的。
隻是她挺奇怪的,這趙家人,居然這麼久了,都沒有來鬧。
難道說,趙父趙母還沒發現錢少了?
亦或者,發現了,可也不好意思鬧?
反正這也不關她的事兒,她隻拿了自已該拿的。
不該拿的,她是一分沒動。
古人都說,這人吧,不經念叨。
這不,她剛從村長家裡出來,還沒走多遠,就遇到了從地裡回來的趙母幾人。
趙母看到她,冷哼了一聲。
“有些人,就是沒有良心,明明是自已要分家的,還在心裡頭到處說是家裡對她不好,真不知道這良心是不是都被狗吃了!”
陰陽怪氣的,陶十三隻是看了一眼,根本沒打算理會。
可她越是不理會,趙母就越是生氣!
“老二媳婦,你現在見著人都不喊了嗎!你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婆母!”
“我們不是分家了嗎?你兒子都沒了,你還指望我一個喪夫的寡婦孝順你?你是生我還是養我了?”
陶十三就納悶了,這人是記吃不記打是不是。
之前還像個鹌鹑,怎麼今天就改性子,又有膽子跑她面前來張牙舞爪了?
這是吃了龍膽還是虎膽了?這麼有膽?
“你!”
趙母那叫有一個氣啊!
“行,你真是好得很,老二沒了,你這就不把我們放在眼裡了是吧!”
“我把你放眼裡幹啥玩意?礙眼!”
陶十三直接懟了一句,轉身就要走。
可趙母不樂意了啊。
張嘴還想罵來著,隻見背對著她都陶十三,突然彎腰從地上撿了一塊石頭。
捏在手上,一陣風吹過,石頭變成了石粉。
趙母被這陣風吹得一哆嗦,嘴巴張著,愣是發不出聲音來。
她感覺自已的喉嚨被什麼卡住了,不難受,但是嚇人。
脖子涼幽幽的,忒嚇人。
直到陶十三走遠了,她才吹散了這陣涼意。
“這老二媳婦怎麼越來越嚇人了……”
陶十三收回神識,慢悠悠的趕路。
路過大河的時候,她停住了腳步。
這兩天吃野雞肉也有點吃膩了。
可以換換口味了。
魚肉就挺不錯的,這老長一條河,肯定魚也有大的。
心裡這麼想著,她也腳下轉彎,朝著河邊走去。
第109章 都去上學去!
河邊還有不少人在搬石頭。
也有三兩個拿著自制釣魚竿在釣魚的。
陶十三找了個人少的草叢,她把神識放到了河裡。
先是大範圍的撈了一網,隨後就開始挑挑揀揀。
大的十幾斤的,小的一兩斤,兩三斤的都有。
還有甲魚,螃蟹,河蝦這些。
陶十三先是抓了一條五六斤左右的胖頭魚,想了想,又抓了幾條三斤左右的。
既然在這裡生活,那就得遵循這裡的人情往來。
上次張醫生的愛人,讓自已走後門買了三匹布料。
先不說這是不是瑕疵布,就這麼多,一般人都不樂意賣,畢竟東西隻有這麼一點,被一個人買了大半,其他人都是會有意見的。
這也是人情。
還有王曉紅,雖說是報恩,可因為她,自已也得到了工作,現在又要幫忙弄幾個小孩入學的事情。
這也是人情。
這些都是人脈,就跟之前她在公園擺攤算命一樣。
每一個人身後都是一個關系網。
隻要本事過硬,關系打好,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資源。
她雖然用不上,可自家不是還有七個拖油瓶嘛。
他們能用得上啊!
院長也得送一條,劉醫生,張醫生都得送一條,搭檔的護土也得送一條。
這裡一條,那裡一條,不知不覺,就挑了十幾條了。
最後又撈了幾隻河蝦,這才收手。
她在撈魚的時候,就已經分出一部分神識,去附近的竹林裡砍竹子去了。
這會兒剛編好一個大背簍。
用來裝魚剛剛好。
於是,她背著一背簍魚,直接回了家。
先把自家要吃的,開膛破肚放在了廚房,蝦也給去殼剁碎,交給趙大丫之後,她就出門了。
其他魚還得趕緊送出去,不然就得死了。
先去了最近的醫院,給醫院這些同事一人送了一條。
考慮到人情世故,院長唐河的那一條,就大一些,估計有五斤左右。
送完同事,她就跑去了百貨大樓,然後又去了一趟王曉紅家裡。
收到魚的人,全都懵逼了。
特別是醫院的眾人,這在上班,也不好拿回去。
最後還是唐河開口,直接分了兩批人,一部分把魚拿回家。
另一部分留守醫院。
留守醫院的人,就讓回家的人順道幫忙把他們的也給帶回去一下。
這天晚上,很多家裡都吃著魚。
縣城靠著一條大河,魚這些也不是什麼稀奇物件。
可再不稀奇,要吃也得花錢買啊。
這可是不花錢的,白得的,咋吃咋香
陶十三送完魚回家,家裡已經飄起了香味。
打開門,看到她回來了,幾個孩子都很高興。
“娘,吃飯了。”
趙大丫正在喂四丫喝奶。
“你們怎麼不先吃?”
她看了一眼桌子,一大盆紅燒魚,還有一盤炒的野菜。
“你們今天又去挖野菜了?”
“去了,找到一個新地方,野菜特別嫩。”
趙建國說著這話的時候,特別高興,像是發現了寶貝一樣。
陶十三笑著誇獎了一下,心裡頭卻在想著,這小孩子確實不能光吃肉,還得吃點蔬菜這些。
可她一天上班,也沒空大清早去買蔬菜。
看來,得種點菜了。
這東西,她拿手啊。
以前窮的時候,靈藥都是自已種的。
長得可好了。
種點小菜,應該也不是什麼問題。
“對了,我說個事情,下周一,正好開學,我大丫二丫去學校讀書,建軍建國建黨三丫四個去託兒所,四丫我就帶著去醫院。”
本想把幾個都送去學校的,可今天王曉紅說,除了大丫二丫到年紀了,其他幾個都沒到年紀,隻能送託兒所。
好在託兒所也不錯,下班了去接回來就行。
至於四丫一個奶娃娃,託兒所是不收的,主要是太小了。
出個什麼事情,那可就說不清楚了。
陶十三考慮了一下,就幹脆自已帶著吧。
反正也不礙什麼事兒。
“娘,我們就不去託兒所了,我已經長大了,大姐二姐去上學,我可以在家照顧弟弟妹妹的。”
“不行,家裡沒人做飯給你們吃,直接去託兒所。”
不就多花點錢嘛,能花錢解決的,都不叫事兒。
“行了,就這麼辦,吃飯吧。”
不等趙大丫說什麼,陶十三直接就拍板決定了。
吃完飯,陶十三就拿著鋤頭,把院子裡的空地給翻了出來。
用豬圈的石頭,給圍了一下,也算是簡單的菜園了。
“娘,你這是幹啥?”
“我種點小菜,回頭也不用去挖野菜了,自已家就能種來吃。”
“娘,我們都去上學了,那家裡這幾頭豬怎麼辦?”
“我自有辦法,你別管。”
說是不管,可趙大丫的眉頭依然是緊皺著。
這怎麼可能不管嘛,“那四丫呢?她跟你去上班,不會影響什麼嗎?而且,她還要吃奶。”
“沒事兒,我都打聽好了,她可以吃奶粉,到時候我讓院長開張條子,我去買奶粉給她喝。”
陶十三說完,看向她,“你也別勸了,我已經決定的事情,誰勸也沒用,你們這個年紀,正是上學學知識的時候,用不著操心太多,萬事有我呢。”
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小孩,現在都成了一個嘮叨老太太了。
把地翻好,陶十三晚上又把豬給放回山裡去了。
等明天她去弄點菜種子,就可以種了。
沒了豬圈,這院子一下就寬敞了起來。
之前搭豬圈的那些石頭,又被她連夜砌在了廚房。
本來四面漏風的簡易廚房,一下成了有牆壁的了。
就是這屋頂看著不咋地。
等明晚她去山上弄兩根木頭,好好拾掇拾掇,也是一間正兒八經的廚房了。
另一邊村裡,趙母也不知道為啥,今天見到陶十三回來之後,這眼皮子總是突突的跳。